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年光伏行业研究报告

全球光伏 2023-01-12



18年前,光伏产业链产值自13年的1895亿元持续增长至17年的3225元,CAGR约14%。18年后,受531等政策影响需求增速 降低,18-19年9%,20年10% 。


1、复盘:主产业链&辅材


主产业链产值-18年起终端装机增速放缓,主产业链量未补价,产值下行
18年前,光伏产业链产值自13年的1895亿元持续增长至17年的3225元,CAGR约14%。18年后,受531等政策影响(从政策 看,退补对IRR的影响较小,需求增速下降主要是18年国家停止下发集中式地面电站指标导致需求“休克性停止” ),需求增速 降低,18-19年9%,20年10% 。为维持合理IRR水平,组件价格下行,无法实现以量补价。主产业链产值自17年的3225亿元下滑至 20年的2497亿元(低于2015年),年均降幅约8%。主产业链-硅料看低估值,组件一体化盈利底部,中期看边际向上硅料:供需紧平衡,21年仍处上行周期,22年周期将下行。短期预计价格&盈利仍有上涨空间。 2021年硅料有效产能58万吨(西 门子法54.3万吨+颗粒硅3.5万吨),以硅耗2.95g/W,容配比1.13测算,可支撑装机量173GW,与我们预测的21年166GW装机需 求、同时考虑中间库存,呈供需紧平衡格局。往下半年看,预计Q3-Q4硅料供给可支撑的装机分别为43、47GW,少于我们预计 的需求43、52GW,预计21年硅料盈利还有进一步上行空间。以21年含税均价12万元/吨、头部企业全成本4.5万元/吨测算,硅料 单瓦盈利达0.15元,是20年的3.8倍。胶膜:固定资产轻、扩产时间短、集中度高(CR4高于90%),胶膜环节盈利波动平稳,周期属性不明显。逆变器:轻资产,国内地面电站双寡头格局,使投标报价平稳下降,环节盈利波动平稳,周期属性不明显。玻璃:固定资产高、扩产周期长,行业易产生供需错配,具有明显周期属性。当下来看,胶膜、逆变器、玻璃代表公司单瓦净利大约是0.017、0.006、0.014、0.03元/W。胶膜处历史盈利高位,逆变器盈利波动不大, 玻璃处下行周期。国内企业具有低成本、快迭代等特点,随上市融资扩张渠道,龙头逆变器公司的海外扩张将继续进行,预计出口替代空间仍有30pct;随IGBT功率密度提升及厂商设计优化降本,组串式已可在地面电站市场与集中式竞争,并扩大份额,至25年预计有30pct提升空间。此外,受产业链价格高企影响,对IRR相对不敏感的分布式市场继2017年后将再次迎来高增,龙头企业有望受益。

2、硅料和组件一体化 


硅料产业链最上游,周期性强

硅料建设周期长,供需易发生错配。以A公司为例,其多晶硅项目从开始建工到竣工投产需16个月;而拉棒项目建设期只需要6个月,电 池项目需要11个月。将硅料与硅片、组件环节进行比较,2008-2019年间,大全(硅料)毛利率最高为43.76%,最低-43.1%;Z公司(硅片)毛利率最高 33.68%,最低2.63%。S公司(组件)毛利率最高25.85%,最低7.83%。以硅料环节盈利波动更高。硅料:18-20年受下游需求增速放缓影响,硅料价格持续下行,20年H2重回上行通道18年前硅料平均周期约1年左右,18年后受国内扩产加速+需求连续两年增速较低影响,周期低谷长达两年。18年前硅料的周期波动较频 繁,16年中、17年初、18年初为硅料价格高点。18年后受国内硅料扩产加速,供给快速增长,叠加531政策后18-19年需求增速低(18、 19年均为9%)影响,行业维持供过于求格局,18-20年供需缺口保持在35GW以上(以16-20年硅耗自5g/W下降至3.2g/W测算),硅料价 格自18年初15万元/吨下行60%至20年中5.8万元/吨。硅料企业的盈利能力变动也同硅料价格基本一致,自18年后持续下行。20年下半年受需求提升及海外产能关闭,供给收紧影响,硅料价格重回上行通道,拉动硅料企业盈利反弹。当下硅料价格已达16万元,处 16年来历史高位。电池组件处于盈利底部,使一体化企业也处于历史低点前文复盘已可看出,电池组件环节盈利处于低点,而从一体化代表企业的净利润来看,当前主要一体化企业已处于历史盈利底部, 如晶科、晶澳20Q4以来净利率水平降至低于2%,单瓦盈利仅3分或更低。一体化盈利边际向上:价格端随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而提升,成本端随一体化产能配比提升而下降要预判一体化盈利回升幅度,首先要考虑一体化代表企业盈利变化的驱动因素——成本与价格。过去看,一体化成本与硅片、电池、组件三个环节的产能配比相关,晶澳2018年后硅片产能配比从不足50%提升至80%+,使成 本明显降低;随海外市场拓展,晶澳海外收入占比从50%提升至70%,组件均价得以提升;两端影响下,公司18年后盈利上行。展望未来,当前龙头一体化厂商硅片与组件产能配比基本达到了80%,21年可凭硅片产能保障利润;疫后复苏将使海外装机需 求反弹式增长,进而提升组件销售均价,因此后续盈利有望回升;长期看,一体化企业凭稳健运营优势可持续扩大份额,实现 量利双增。

3 胶膜

轻固定资产、建设时长短
设备投资额低:胶膜生产设备主要为混料釜、挤出机、模头成型等设备,均价在200万元/台以下。根据近年来福斯特、海优新材投资 项目,胶膜单位设备投资额为1亿-2亿元/亿平方米。以单位GW组件需1000万平米胶膜计算,单位GW对应胶膜设备投资额约1500万 元,远低于硅料、硅片等环节设备投资额(2亿元/GW以上),在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中处于低位。建设时长短:胶膜建设环节一般包括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仅考虑设备安装,生产线建设时间约半年。格局好,胶膜环节年度盈利波动小历史上看,胶膜环节集中度高,2020年CR3约90%,竞争格局好。高集中度的竞争格局可使行业在产能过剩时仍保持一定盈利,使胶 膜年度盈利波动性不明显(折算单瓦净利,约在0.01元上下),周期性相对较弱。21年供给趋于宽松,胶膜盈利可能小幅下行2020年行业产能扩张有限,Q4供需紧平衡,胶膜 价格及盈利上行,形成新一轮行业周期。2020Q4, 行业内前四家公司产能利用率全部近100%,胶膜供 应量约4.2亿平方米。以CR4约90%测算,对应胶膜 总供应4.67亿平方米,可支撑46.7GW组件产量,与 Q4组件总产量45.7GW紧平衡(供给仅较需求高 2%),造成胶膜价格及盈利持续上行。供给端来看,21年原料树脂供应成为限制胶膜供应 的主要因素,2021预计光伏级EVA树脂出货量85万 吨,以单位耗量0.5kg/平方米,容配比1.13,EVA胶 膜及POE中EPE部分占比85%测算,21年胶膜出货量 约20亿平( 低于胶膜环节规划有效产能21.9亿平), 可支撑装机量约177GW,较我们预计的166GW装机 高约7%。从供需格局看,21年胶膜供给较20Q4更 趋宽松,因此与20Q4相比,预计21年胶膜盈利能 力将小幅下行。盈利下行空间有限,胶膜环节21年盈利有保障由于龙头市占率50%以上,且凭借know-how优势和强供应链管理能力能够较同行获取超额收益,因此在行业内具有定价权。从历史上看, 龙头公司会采用将自身毛利率控制在20%左右的定价策略,使胶膜环节的盈利维持在较低水平,同时持续扩产以维持行业格局的稳定。 因此我们认为,无论是短期或是往长期看,即使胶膜盈利下行,底部依然是可测的(对应龙头公司约20%毛利率)。短期看,21年在原材料价格约2万元/吨的情况下,以原料耗量0.5kg/平方米,原料成本占比90%,则预计胶膜环节的盈利下限对应龙头公 司单平净利约1.5元(21Q1公司单平净利约2.05元),预计胶膜行业公司21年盈利有保障。长期看,远期若原材料价格回落至1.3万元/吨,以原料耗量0.5kg/平方米,原料成本占比90%,预计胶膜环节的盈利下限对应龙头公司单 平净利约1元。

4 逆变器

出口替代还有多大空间?预计逆变器环节仍有30%的海外市场替代空间
2019年起,国内逆变器企业加速在海外的替代,但市场担心的问题一直是替代的可持续性,据此我们分析如下:根据2020年海外各主要公司的数据来看,海外SMA销售14.4GW,powerelectronics15GW,INGETEAM销售3.8GW,SEDG6.1GW, ENPH2.2GW,出货量合计仅42GW,约占海外整体82GW装机的52%,即反推2020年国内企业在海外的出货份额约48%。由于逆变器与组件均属于光伏产业链中对品牌渠道要求较高的环节,因此可参考组件环节格局去推演未来逆变器环节的变化, 2020年海外主要组件厂韩华、First Solar的出货量分别预计10、5.5GW,假设海外容配比1.2,则对应组件需求98GW,主要组件厂 市场份额约16%,剩余84%的份额主要由国内厂商瓜分。由此推测逆变器环节的终局类似,预计国内企业进行出口替代的上限可达 海外需求的80%,从而剩余替代空间仍有30pct。成本低+迭代快+渠道加强,国内企业继续出口替代而之所以国内企业能够持续进行出口替代,原因有三:成本端,得益于机构件、电容、PCB板等原材料的国产化以及国内人工薪酬低等因素,国内企业整体成本均低于海外。技术端,随着组件端的技术变化,国内逆变器企业依托国内组件企业得以率先推出更能满足下游客户需求的新产品,迭代速度快 于海外。渠道端,头部组串式逆变器厂商近年上市募资,为发力海外渠道提供了资金支撑。随IGBT功率密度提升,组串式逆变器成本降低,逐步具备地面电站市场竞争力行业的另一大趋势是组串替代,主要表现在大功率组串式逆变器对集中式逆变器的替代,原因如下:随IGBT的迭代升级,其面积逐步缩小,功率密度不断提升,进而为组串式逆变器带来了材料节省与优化设计的空间,当前大功率 组串式逆变器的性价比已可与集中式逆变器竞争,2021年央国企招标中组串式占比高达88%,后续将继续在全球进行组串替代。





































来源:天风证券,未来智库


今日科普:2021年以来,大硅片的渗透率逐渐提升,1~5月份:166mm尺寸硅片仍然是主流,占比在50%以上;182mm尺寸占比达到13%;210mm尺寸占比达到11%。


光伏在线,全球视野;

特约评论,专业解读。

公众号“全球光伏”专注技术专业分享和质量认证解读,关注全球光伏市场重要资讯,为您分析各国光伏政策和趋势,传递领先企业、领先产品、领先技术的最新动态。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或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公众号平台对文中观点不持态度。如内容有不实或者侵权,请留言与本站联系。

往期精彩内容

☞☞硅料擂主争夺战

☞☞硅料企业的量价对比

☞☞又一光伏千亿公司诞生!

☞☞国内硅料降价!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第六届异质结领跑量产与供应链配套协作国际论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